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,俗稱“端午節(jié)”。端是“開端”、“初”的意思。初五可以稱為端五。端午節(jié)吃粽子、熏艾蒿、做蛤蟆墨,是靈丘城鄉(xiāng)人民傳統(tǒng)的習俗。
靈丘人還有端午期間辟邪的習慣。一種是在宅院中或家里熏艾蒿的習俗。艾蒿是一種長在塄頭地瓣間的草本植物,味香辣,通體灰白色,具有殺蟲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。端午節(jié),家家戶戶要在門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。山區(qū)一帶習慣將艾蒿編成繩狀,懸于門口點燃。
還有一種是戴香包。民間一是傳有“端午到,戴香包”的鄉(xiāng)俗。當母親的要在端午節(jié)前用碎布做成禽獸、花卉等各種形狀的小包,內(nèi)裝雄黃、蒼術、高本香等中藥材,稱為香包。佩帶在孩子身上。男孩多為老虎、獅子之類,女孩多為花卉鳥類。傳說可以防止病毒人身。除香包外,再就是還要用五色花錢搓成索,在神靈前擺供祈禱后,掛在孩子們的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,稱為“戴穗兒”,要戴夠一百天方才解除。也有的地方是五月初一掛上,到端午節(jié)的早晨太陽出山前解下,埋在車轍下,意思是讓鐵車輪砸爛五毒蟲。有的地方,對于不會走路的小娃娃,做母親的要抱到老年人的家里睡上一會兒,稱作“躲午”?! ?/span>
端午節(jié)前,靈丘縣舊俗要逮回一只蛤蟆保存。端午節(jié)當日把墨錠塞進蛤蟆腹內(nèi),陰干,稱為“蛤蟆墨”。傳說可以涂抹腫毒,有清熱、解毒之功效。但在端午節(jié)的前一天,蛤蟆特少,很難抓到,有時好不容易抓到一只,稍不留神,就會跑個沒蹤影,故民間又有“疥蛤蟆躲端午”的說法。
2011年,靈丘端午習俗被靈丘縣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項目。
本網(wǎng)站刊登的新聞、信息和專題和專欄資料,未經(jīng)客服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
關于我們 版權所有 京西福地 山水靈丘 晉ICP備2022009964號